嘉庆帝遵从乾隆遗命抄家和珅,却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?揭秘乾隆离世那年惊心动魄的宫廷风云

白银 更新于:2025-09-07 04:19
  • 驴途中人
    嘉庆不遵从乾隆嘱咐,抄家和珅,为什么15年后追悔莫及?

    这一年,乾隆刚咽下最后一口气,嘉庆帝手里的大权终于捂热了。
    可你知道吗?他上台第一件大事——抄家和珅——不到一年,抄出了惊人的“八亿两白银”,传说这等于当时国库十五年总收入,老百姓都说:“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。”真有这么美?
    其实我告诉你,嘉庆这步棋表面风光,实则内心早已打鼓。他明明背着乾隆遗命,偏要动和珅这块硬骨头。这位出身普通的少年,靠着脑筋和狠劲,从一个小吏爬到九门提督,成了乾隆眼里的“红人”,手上握着全国五分之一“财政命脉”。一时间,多少大臣噤若寒蝉,地方官员全靠和珅“批条子”,财政粮库、军饷拨款都听他的。
    嘉庆新官上任火急火燎地挥刀自断臂膀,眼看着“一夜清除乾隆旧患”,大清官场似乎安静了。但你想过没有?有些烂账割完更难缠。从此以后,朝廷阴冷官员各怀心思,信任圈崩坏、用人断档、财政接连告急——新来的大员大多没经验,反倒把旧的腐败小动作玩出了新花样。

    更让嘉庆做梦都没想到的是,和珅不在朝堂,地方豪强趁机割据,私兵、暗中敛财越来越多,统治力掉头就走下坡路。大案小案拖个没完,地方税收收不上来,银子根本补不满“八亿两”的老洞,百姓口袋越来越瘪。这才几年啊?社会矛盾连环爆,连米价都稳不住。
    有意思的是,嘉庆背后常常咬牙:要是当初让和珅留一条退路,是不是还能多撑几年?可历史没有假如。世人骂和珅“国妖”,骂他能搅动半个朝堂;可轮到嘉庆扫烂摊子,才体会什么叫“心慌意乱、骑虎难下”。
    到了后来,官场上新旧势力勾心斗角,“清廉”成了空气,裙带、关系照旧,反而更隐蔽。老百姓心里早嘀咕:“换只手收钱罢了——有啥不一样?”每到财政危机爆发,嘉庆就忍不住怀念,和珅当年一句话就能让大案变小,遇事能不乱。
    所以说,嘉庆悔意,真不是矫情。他无非是赌新时代能出一批真材实料的大臣,结果没想到换了一圈,还没和珅会干。别觉得历史多么公正,权力场上没有救世主,只有取舍无解。你怎么看——嘉庆除掉和珅,究竟是明智,还是愚蠢?如果轮到你,你会怎么选?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