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0年奇闻,79岁张廷玉抄家现36万雪花银,乾隆皇帝大笑称“好一个文人”

白银 更新于:2025-05-18 02:17
  • 反手神回复
    1750年,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,36万雪花白银被翻了出来,乾隆得知后哈哈大笑:“好一个文官清流,好一个肱骨大臣,实乃国之蛀虫也!”可当乾隆查看记录后,脸色铁青异常难看,又灰溜溜派人将东西全部退了回去……

    乾隆十五年冬日的北京城寒风刺骨,七十九岁的张廷玉颤巍巍站在自家院子里。

    官兵们翻箱倒柜的动静震得房梁上的积灰簌簌往下落,老管家抱着账本缩在墙角直哆嗦。

    谁也没想到,这位三朝元老的宅子里能搜出三十六万两白花花的银子,更没想到这事儿后来会闹出那么大反转。

    要说张廷玉这辈子的官运,得从他爹张英说起。

    张英在康熙朝是出了名的清官,家里穷得连个像样的茶碗都拿不出来,可学问做得扎实,硬是靠真本事当上了礼部尚书。

    张廷玉打小在书房里看着父亲批公文,那些熬夜写奏折的日子早就在他心里种下了忠君爱国的种子。

    康熙四十年他中了进士,从此踏上了比他爹更显赫的仕途。

    雍正爷在位那会儿,张廷玉算是把文官的能耐发挥到了极致。

    每天天不亮就得进宫,养心殿里一待就是四五个时辰。

    军机处的折子堆得比人还高,他愣是能把每份文书都理得清清楚楚。

    有回西北战报八百里加急送来,他带着两个书办在值房里熬了三天三夜,硬是把二十万大军的粮草调度算得分毫不差。

    雍正爷看在眼里,临终前特意在遗诏里添了句"配享太庙",这可是汉人官员头一遭。

    要说张家的家风确实严实。张廷玉在京城当差三十多年,住的宅子还是老父亲留下的三进院子。

    平日里出门就坐辆褪了漆的蓝布轿子,轿帘上补丁摞补丁。

    有次过年,新来的户部侍郎上门拜年,看见他家正厅挂的山水画都褪色了,还以为进了哪个穷举人的宅子。

    可官场这地方从来容不得老实人。乾隆爷刚登基那阵,朝堂上刮起股整肃吏治的风。

    张廷玉那帮门生故旧早看他不顺眼了,这老头既不收礼又不结党,衬得他们像群贪官污吏。

    也不知是谁在皇上跟前嚼舌头,说张中堂家里藏着金山银山。

    乾隆爷年轻气盛,大笔一挥就派了队御林军去抄家。


    那天官兵冲进张家时,带队的侍卫统领都傻眼了。

    前院摆着磨秃了齿的石磨盘,后院鸡窝里还蹲着两只老母鸡。

    七八个衙役翻箱倒柜找了两个时辰,愣是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找着。

    最后还是个眼尖的小兵发现书房地板有蹊跷,撬开青砖一看,底下整整齐齐码着几十口樟木箱子。

    消息传到养心殿,乾隆爷气得摔了茶碗。可等内务府把账册呈上来,皇上脸都绿了。

    每锭银子底下都垫着发黄的纸片,上头用工整的小楷记着年份来历。

    有康熙五十八年皇上赏的节礼,有雍正三年治理黄河发的俸银,最底下那层还是张英当年留下的五十两养老钱,敢情这老头把六十年的俸禄全攒地窖里了。

    这事儿闹到最后,乾隆爷只能捏着鼻子让侍卫把银子原样抬回去。

    可张廷玉经这么一折腾,身子骨彻底垮了。

    来年开春,老宅门口挂起了白灯笼。

    出殡那天,京城的百姓挤满了胡同口,都说没见过这么寒酸的宰相葬礼。

    八人抬的楠木棺材还是皇上特赐的,送葬的队伍里连个吹唢呐的都没有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