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白银和铜钱之间是怎么兑换的?

白银 更新于:2025-07-12 21:48
  • 南柯野史
    请求出错,状态码:0内容:

    举报
  • 用户4333575307104

    在我国古代,黄金,白银和铜钱是主要的三种货币形式。黄金和白银因为价值太高,一般只用于税收和国家收支上。一两白银在价格高的时候,相当于2000人民币。现在想想,郭靖就是个土豪,请“叫花子”黄蓉吃顿饭就花了19两七钱四分银子,4万人民币啊!

    事实上,普通百姓进行市场交易时,使用的是铜钱(也有铁钱)。

   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,实行的是"银"本位。国家税收,也是以白银为征收单位的。例如,国家要求每户缴纳的税中,除了实物和徭役以外,剩下的就是用白银计算。但是,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却是铜钱。而且,一两白银能够兑换铜钱的数量是不固定的,也就是说,白银和铜钱之间兑换比例是波动的。

    这个兑换比例,受好几个因素影响。

    第一,白银存有量和产出。因为白银产出少,而封建政府又不会市场调控铜钱发行量。这就容易造成,铜钱越来越不值钱,白银越来越贵。按照白银价格整体趋势来说,随着产量增加,白银是在下跌的。

    第二,铜钱重量大小和含铜比例不同,也会影响铜钱实际购买力。例如:清顺治年间,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,后又增为一钱四分。

    另外,铜钱不是纯铜的。清朝时,按照规定使用的是“铜九五铅四锡一”的红铜。实际上,铜最高也就七成。清末民初,含铜量降低不少。

    第三,白银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:官员和富商。百姓手中只有铜钱,而国家征税要的是白银。这就逼着百姓花高价用铜钱购买白银。也是因此,一两白银兑换铜钱的比例可以从1:1000,涨到1:2000!

    道光初年,一两白银可以换1000铜钱;到了鸦片战争以后,已经可以换制钱(铜钱)一千六七百文;咸丰时期,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两千二三百铜钱。

    我们看下,一两白银折合多少人民币。

    古代“一两”白银,约等于40克。按照现在银价,一两白银应该等于200多元。但是,我们要考虑在古代,银的实际购买力可是要高于现在的。我们就用一两银子能购买多少大米,来衡量下。

    我们先确定现在大米的价格。我们以现在淘宝销量最好的大米作为价格标准,这款米是10斤重,大约卖30元!也就是一斤三块钱。我们以这个价格作为现在米价。

    明朝万历年间时期,一两银子能买两担大米。一担米大概100斤(取整数),一两银子能买200斤大米。按照现在天猫大米3块钱一斤核算,一两银子等于600元!

    宋朝时期,《宋史食货志》提到“熙、丰以前,米石不过六七百(文)”,此时一两银子兑换2000文钱。一两银子能买4担米。一担还按照100斤算。一两银子等于1200元。

    唐朝时期,一两银子能买20石大米!大概是2000斤大米。银价太高了,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等于现在的6000元。

    以上,是在以一担米等于100斤的基础上估算的。实际上各个朝代一担米的实际重量是有差异的,92斤---118斤不等。以上数据,仅是我个人估算,非学术讨论,不严谨,请多包涵。

    (文|勇战王聊历史)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